江西国之学旅运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政策疏导News Center

教育部重视拓展红色资源,建设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教育部高度重视包括传统文化教育在内的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建设,指导各地丰富研学实践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不断提高中小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近日,“关于大力弘扬屈原文化、支持屈子文化园发展的建议”收悉,现就教育部业务部分予以答复。


拓展红色资源课堂功能

在实践中升华爱国意识


推动研学实践常态化开展。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强化实践育人,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升华爱国意识。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文化馆、纪念馆、博物馆等场所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开展研学实践,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实践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各地普遍落实要求,根据研学实践育人目标,结合域情、校情、生情,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旅游资源等遴选建设了一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立足于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


业内专家分析:打通历史与当代的脉络联系。历史认知是当下解读。青年学生一代大多未经历艰难岁月,对革命年代的苦难没有深切体会,容易以当下视角去认知历史,把艰苦性变成趣味性,形成了历史认知隔阂。


可以通过红色资源“第二课堂”,将历史与当代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引导青年学生在“初心之问、使命所担”的体会探寻里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认识我们从哪里来、怎么走来、往哪里去,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历史共鸣和时代共振。


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

建设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教育部充分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保障与能力提升项目,支持建设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


业内专家分析:目前教育部挂牌的全国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共计622家,同时全国很多省市都推出了省级、市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


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专门的学校劳动教育基地,由于其专业性,可以进行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劳动项目和配套课程的系统设计,供区域内学校分期分批到基地进行劳动实践。


这种专业的劳动基地可以根据地方经济特点和支柱产业的特色进行专门项目设计和课程开发,让中小学生从中比较系统地了解、体验当地主要产业劳动的基本情况。


通过劳动基地的建设,中小学的劳动教育才有可能真正落地生根,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养成正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More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