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权威发布,全国第一个《中小学研学旅行》评价标准
为了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推进研学旅行实践,促进全省研学旅行科学有序发展,江西省教育厅在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精心指导下,历时近两年编制了江西省《中小学研学旅行》标准。
7月28日,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江西师范大学、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在南昌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江西省《中小学研学旅行》标准。江西省《中小学研学旅行》系列标准可以说是为地方乃至全国研学旅行实践教育提供了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保障。
“落实基地(营地)认定规范要求,遴选一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营地),精心打造一批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郭杰忠在发布会上如此强调。
基本(营地)认定规范
研学旅行基地
有至少一类特定的主题资源,适合中小学生前往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研学旅行资源单位或集合体。
研学旅行营地
具备多样化的教育设施设备和实践活动课程,能够独立组织实施中小学生团体研学旅行活动,并为其提供集中食宿和交通等服务的研学旅行资源单位。
基地(营地)建设原则
#教育性
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阶段和特点,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思想性、知识性、实践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体验。
基地(营地)课程建设应体现绿色发展生态教育理念。
#安全性
基地(营地)应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配备安全保障设施,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安全。
基地(营地)有完整的针对研学旅行的接待方案和安全应急预案,具有一定的应急处置经验。
#公益性
基地(营地)不得强迫或诱导学生购物,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提供类型多样的研学旅行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享有参与机会。
基地(营地)的报价与收费标准应统一,必须经当地教育、物价部门核准,只收取基本费用。
#实践性
基地(营地)应因地制宜,结合地域特色,提供与日常生活不同的情境体验,促进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
课程设置规范
课程设置原则
#实践性
基地(营地)应因地制宜,结合地域特色,提供与日常生活不同的情境体验,促进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
#安全性
基地(营地)应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配备安全保障设施,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安全。
基地(营地)有完整的针对研学旅行的接待方案和安全应急预案,具有一定的应急处置经验。
#趣味性
契合学生的年龄特性和兴趣爱好,科学设计课程内容和形式,能够激发学习热情和探究动机。
组织实施规范
第三方服务机构
依法注册的旅行社或相关服务机构。
符合LB/T004 LB/T008 LB/T028的要求,宜具有AA及以上等级,并符合GB/T31380的要求。
连续三年内无重大质量投诉、不良诚信纪录、经济纠纷及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应设立研学旅行部门或专职人员,宜有承接100人以上的中小学生团队活动的能力。
有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出行的保障制度和应急管理预案,有处置突发事件的办法措施。
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且注册资金在30万元以上,员工总数不少于30人。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诚实守信,有较强的责任心,有教育情结,有合作精神,有公益生态情怀。
接受教育等行政管理部门的调查检查、资质认证和等级评估,进入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研学旅行服务机构推荐目录。
研学基地(营地)
应符合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设施与服务规范的建设要求和研学旅行基地设施的团队标准。
应具备经营许可证、法人资格证、消防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相关资质证明。
应正式对社会公众开放满1年,且1年以无任何重大环境污染及负主要责任的安全事故。
接受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调查检查、资质认证和等级评估,进入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及资源机构推荐目录。
评价部分
#对学生评价
将学生的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作为规范中小学、第三方服务机构、基地(营地)等机构行为的重要依据和改进研学旅行工作的重要参考。
#对第三方服务机构评价
将评价结果作为规范第三方服务机构行为的重要依据,作为中小学、第三方服务机构、基地(营地)改进研学旅行工作的重要参考。
#对基地(营地)评价
将评价结果作为规范基地(营地)等行为的重要依据,作为中小学、第三方服务机构、基地(营地)等改进研学旅行工作的重要参考。
形成闭环,可操作性强
“多次前往北京等地召开意见征集座谈会,与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学旅行研究所、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评价处、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宜昌市教育局、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北京新时代教育科技研究等单位专家进行了座谈。”江西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程裕秋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标准》的制定过程时如此说到。
中小学研学旅行“四大”标准体系关系紧密,环环相扣。“基地是研学场所,课程是研学内容,组织实施是研学活动过程环节和方法,评价则是监控、激励。一体解决在哪研学、研学什么、如何研学、研学效果和服务质量如何的问题。4个标准共同构成了研学旅行的基地(营地)-课程-组织实施-评价的闭环。”该标准文件主要起草人之一、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项国雄说到。
这一系列标准充分考虑了江西的地域特色,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实施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晓燕点评道。
+More相关推荐
-
聚焦两会:关于研学方面代表委员提出的建议
2023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中,关于“研学”,委员代表们都有哪些建议呢?具体内容跟...
-
文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非遗工坊等要面向游客提供体验、研学等旅游服务
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传承体验中心(所、点)、非遗工坊、项目保护单位等设施场所要增强...
-
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鼓励学校、社会、家庭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支持开发研学旅行产品!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业全面恢复振兴的若干政策...
-
重大调整!研学人的“春天”真的要到了?!
12月7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最新通知,表示“...
-
重磅!政府真金白银扶持研学旅行营地基地做大做强
新(改扩)建研学旅行营地(基地)项目,总投资(房地产项目除外,不包括土地及购入房...
-
刚刚!三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活动每学期不少于1次
全省三级以上博物馆策划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活动每学期不少于1次;未定级博物馆如条件允...
-
《意见》:以研学旅行为重点丰富产品业态 大力发展研学旅游等业态
“挖掘韶山红色文化内涵,以党性教育、红色培训、研学旅行为重点,提升景区景点品质,...
-
2022年1-8月研学政策法规汇总 (国家&地方)
2022年即将过去四分之三,在过去的8个月里,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发布了哪些关于“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