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实施后,研学旅行如何助力学生素质提升?
“双减”政策落地后,研学旅行成为教育市场热点,一些培训机构纷纷将目光投向这片领域。研学旅行市场下一步该如何做到规范和健康发展,值得讨论。
研学旅行该如何界定?要遵从什么原则?我国相关文件对此有着具体解释。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研学旅行要遵从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公益性原则。
“双减”实施后,研学旅行如何助力学生素质提升?如何真正实现多方共赢?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途径入手。
在研学旅行中渗透科学教育
激发学生科学兴趣
在当前形势下,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引导孩子自发爱上科学、爱上探索,尤为重要。但一些地方的科学教育拘泥于书本和课堂较多,而研学旅行能充分调动孩子爱玩的天性,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这个过程为他们后来的选择研究和专业方向提供了必要的感性认知。“双减”政策实施后,通过研学旅行,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提升其核心素养,消除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可以真正做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开展乡村研学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情观 《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在周末和寒暑假,会空出来更多的时间。在这些时间里,开展乡村研学有助于让学生了解乡土中国,树立正确的国情观。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省内城市近郊更适合开展乡村研学。城市学生到野外去、到乡下去、到大自然中去,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空间,强化了劳动意识,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对“三农”问题有了切身感受。 对乡村学生来说,开展乡村研学是他们了解城市同龄人的一种新途径,城乡学生通过交流可以找到对方的可学之处,实现相互尊重和彼此欣赏。同时,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的相互流动,有助于推动乡村教育改革,助推乡村振兴。乡村研学的方式和方法很多,可以通过社会公益组织的深度参与,还可以利用新媒体营销,如校园微拍大赛、特色村庄打造等形式来推进。现在,农村产品电商平台、乡村民宿及营地管理系统等新手段也可以服务于乡村研学,让乡村研学更加方便快捷且具有时代感。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教育也要大力改革,研学旅行因此有了用武之地。同时,乡村教育还承担着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命。通过乡村研学,学生在对农事谚语、乡村建筑、乡土智慧的了解过程中,能培养自身对国情民情的科学认知。同时,乡村研学还能让参与者对“粮食安全观”、国家安全观等有着更加直观的认识,这些是课本和课堂教学过程中较难实现的。 拓展红色研学 改变陈旧的德育说教模式 今年恰逢建党百年,各地从多角度、全方位挖掘整理了许多党史新资料,并通过高科技手段加以精彩呈现,这为红色研学注入了新活力。建议各大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配合“双减”政策,加大免费开放力度,及时更新展品的展示内容和陈列方式,并主动对接学校,以灵活、多变的研学主题“课程包”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党史,提高政治领悟力和“永远跟党走”的思想觉悟。在关注多方共赢的同时,还要从市场角度关注研学旅行市场如何健康发展,要在公益性与市场性上找到平衡点,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将超千亿元。面对巨大的市场,教育培训机构自然不会放弃机会。 研学旅行市场要健康发展,必须抓住两点:一是必须秉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二是要配套制定严格的研学市场管理机制。研学旅行注定是一个高技术含量、高服务水准的综合项目,为杜绝“劣币驱逐良币”的不合理现象,相关部门及学校不仅要制定最高限价,更要有最低保底价。要严格市场准入机制,开展研学机构的科学评价考核,同时做好知识产权保护。 地方政府和学校在研学运作中实际上都有可以主动作为的地方。地方政府可以参与制定区域研学的总体规划,教育的公益属性迫切需要政府在宏观规划上积极探索、突破与创新。一些地方利用当地特色资源,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研学小镇,既丰富了研学资源,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值得借鉴。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引导学校合理规划研学旅行,不倡导学校按照年段大规模开展研学活动,应大力提倡小班制、定制式的研学方式,还可以让家委会组织研学。学校在组织研学活动中,最担心的是安全问题,在做好安全保障的同时,应让专业的保险公司介入,而不该因偶发的安全问题因噎废食。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共同担起监管责任,对研学机构加强监管、科学评价,使之规范有序发展。
+More相关推荐
-
聚焦两会:关于研学方面代表委员提出的建议
2023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中,关于“研学”,委员代表们都有哪些建议呢?具体内容跟...
-
文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非遗工坊等要面向游客提供体验、研学等旅游服务
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传承体验中心(所、点)、非遗工坊、项目保护单位等设施场所要增强...
-
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鼓励学校、社会、家庭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支持开发研学旅行产品!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业全面恢复振兴的若干政策...
-
重大调整!研学人的“春天”真的要到了?!
12月7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最新通知,表示“...
-
重磅!政府真金白银扶持研学旅行营地基地做大做强
新(改扩)建研学旅行营地(基地)项目,总投资(房地产项目除外,不包括土地及购入房...
-
刚刚!三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活动每学期不少于1次
全省三级以上博物馆策划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活动每学期不少于1次;未定级博物馆如条件允...
-
《意见》:以研学旅行为重点丰富产品业态 大力发展研学旅游等业态
“挖掘韶山红色文化内涵,以党性教育、红色培训、研学旅行为重点,提升景区景点品质,...
-
2022年1-8月研学政策法规汇总 (国家&地方)
2022年即将过去四分之三,在过去的8个月里,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发布了哪些关于“研...